闫冰教授应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专题综述
发布时间:2017-11-22  浏览次数:

    闫冰教授研究小组长期从事稀土功能材料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近年来在稀土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晶体结构基元的光功能杂化材料体系的设计组装及其在化学传感应用方面的系列研究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国际化学领域知名综述性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特邀闫冰教授就此专题撰文综述有关研究进展。该专题综述日前正式发表,题为  Lanthanide-Functionaliz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Hybrid Systems To Create  Multiple Luminescent Centers for Chemical Sensing  (Bing Yan*, Acc. Chem. Res. 2017, 2017,50,  2789-2798)。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系当前配位化学与功能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吸附与催化、分离与存储以及光电传感等多个领域均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其中在光功能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本体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括镧系稀土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闫冰教授研究小组提出了基于稀土(镧系)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晶体结构基元构筑杂化体系从而创建多重发光响应中心来实现各种典型物种的化学传感的研究策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Adv.  Mater., 2017, 29, 1702298; Adv. Funct. Mater., 2017, 27, 1700247;  J. Mater. Chem. A, 2017, 5, 2215; Chem. Commun., 2016, 52,  2265; Nanoscale, 2016, 8, 12047;J. Mater. Chem. C, 2016, 4,  8514; J. Mater. Chem. C, 2016, 4, 1543; J. Mater. Chem. C,  2015, 3,9353; J. Mater. Chem. C, 2016, 3,8413; ACS Appl. Mater.  Interf., 2015, 7, 721; Chem. Commun., 2014, 50, 15235; Chem.  Commun., 2014,50, 13323等)。


    该综述文章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闫冰教授研究小组近五年来在发展稀土(镧系)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基元组装杂化材料构建多重发光响应中心的普适性途径及在化学传感方面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者简单概括了关于功能化的五种主要途径:1)原位复合,2)离子掺杂(取代),3)离子交换,4)共价后合成,5)配位后合成;并给出了其适用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基元体系类别。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讨论了产生的多重发光响应中心(主要是双发光响应中心)对于各种典型物种的化学传感研究应用,特别是对于环境与生物体系的特殊标识物的传感识别,获得了一批新颖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结构功能稳定的传感探针体系。结合其简单、方便和有效的有点,该综述进一步探究了基于构筑复杂体系识别的分子逻辑门器件的可能性,为复杂体系的发光化学传感器应用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性数据。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系国际化学领域知名综述性期刊,主要侧重综述评论作者本人研究团队的工作进展,2017年影响因子为20.268。该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571142)的资助。



同济大学校园新闻网链接:我校教授闫冰应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专题综述


E-mail:caslab@tongji.edu.cn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化学馆230室           
电话:86-21-65983503            
邮编:200092


上海市化学品分析风险评估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